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 侨务资讯

18部委如何为海归创业清障 部委合力带来期待

2017年02月21日 10:15 稿件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 ↓小

  “孵化园门口现在居然贴了补贴申请办法,还有入孵的注意事项。”王宁(化名)满心怀疑,她特意去找了创业孵化园的管理人员询问海归“入孵”的优惠细节,都一一得到了回复。

  一个多月前,王宁还在为这些问题东奔西跑,甚至找了在政府工作的朋友帮忙,而现在相关政策及申请办法详细地贴在了墙上。“没想到这次的效率真这么高,总理的批示落实得真快!”

  王宁提到的“批示”,是去年6月中央领导在一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的材料上作出的。材料突出反映了享受创业优惠政策难、落户就学办理难、开户融资难、知识产权应用难、政策限制放开难、文化理念融合难等“六难”。

  随后,国务院18个相关部委立即行动起来,合力“清障”。这自然惠及到了像王宁这样的“海归”创业者。

  好政策不能只留在文件上

  这些年,出国留学、回国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中国青年报社联合智联招聘于2015年开展的一项针对海归和留学生的调查显示,多达54.0%的受访者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是“创业”。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助力留学生回国创业,但真正实行起来,很多时候却是政策空转,创业者纷纷吐槽“一些好政策留在了文件上”。

  现在墨尔本大学攻读研究生的王宁早就开始创业了,她和合伙人在杭州创办了一家以咨询、培训为主的就业中介公司。今年,王宁想将公司业务拓展到自己的家乡贵州。

  由于2月底就要返校继续完成学业,她只能利用假期回国时间了解政策、准备材料。可没想到在了解入驻创业孵化园的优惠政策时,自己却被反复“踢皮球”。“打电话问政府,政府说找团委;问了团委相关负责人,又解释不清,让自己上网查,网上根本没有详细说明”。

  后来,王宁找了在政府工作的朋友帮忙,两周后,她收到全部的优惠政策材料。

  “按照西方的方式在国内是行不通的,实际上回国创业需要考虑更多的是人情世故。”王宁直言自己很幸运,由于团队中有多年国内创业经历的合伙人,自己避开了许多创业“暗礁”,也充分享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

  然而,彭雪骏就没那么幸运了。2014年从英国卡斯商学院毕业后,彭雪骏先在广州从事了半年的金融工作,然后辞职在体育健身领域创业,“习惯了国外的自由生活,上班觉得比较拘束,而且国内创业环境好,我也很看好国内的市场”。

  成功入驻到当地的创业孵化园,曾令这位海归对创业充满信心,但这股热情很快就遇到了现实的冷水。

  “我们的创业补贴申请了3次都没申请下来,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2016年3月,创业孵化园的管理方告诉彭雪骏,根据相关政策,他们可以申请3万~5万元的创业补贴。起初两次材料递交上去之后,政府工作人员回应说材料不完善;第三次递交材料后,就没有了回应,补贴到现在都没有落实。

  经此折腾,彭雪骏不再指望能得到政策的“照顾”了,对于传说中的优惠补贴也不抱太大希望。

  部委合力带来期待

  据了解,为破解优惠政策碎片化造成的了解难、享受更难等问题,财政部向社会公开了资金管理办法、申报指南和分配结果,使专项资金分配更加透明。发改委、人社部、工商总局以宣讲、公示等多种方式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的知晓度和精准度。对于申请户口难、子女上学难等普遍困难,公安部、人社部等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放宽留学回国人员落户条件,简化落户手续。

  针对知识产权应用相关的问题,科技部会同财政部以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三权”改革为突破口,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财政部、税务总局在去年9月出台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公司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延长纳税期限,切实减轻技术入股税收负担。

  而对于留学归国人员“文化理念融合难”问题,发改委、人社部以研修班、交流会等形式举办全国性留学人才科技项目交流活动,加速回国人员文化融合。

  “如果能很快进入实施,对留学生来说当然是具有吸引力的回国因素。”原本还担心“入孵”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延误,现在王宁安心了不少。现在,王宁正在和团队一起准备入驻创业孵化园所需的材料。

  从伦敦大学毕业后,张若琳就在英国注册了自己的公司,由于公司业务涉及中英两地,她很早就想在国内成立一个分公司,却因手续繁多而不断被搁置。

  “针对海外留学生团队,落户慢,建立公司的规定多,对于我们来说非常不方便。”由于持有香港户籍,张若琳的公司必须中外合资;在上海注册时,又需要所有股东都来到现场。种种不便让张若琳频繁往返中英两地,总是顾此失彼。

  对于国务院各部委采取的行动,比如,工商总局提出,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发放时间由6个月左右缩短至3个月内;工业和信息化部改进电信业务许可审批工作,以简化企业申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程序,减少50%以上的填写内容等,张若琳表示很期待,会尽快去办理公司的落户手续,希望自己的公司早日在国内注册落户。

  不能为了支持而支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系副教授路江涌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他会持续关注部委“清障”后发生的变化。在他看来,解决政策空转,后续的政策效果评估也很关键。“只有知道这个政策实施的具体情况,政府才能及时地修改、调整,让政策更完善”。

  他还提醒说,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会通过政策争抢海归,而一些想“钻空子”的海归就会四处活动,不把心思用到该做的事情上。他认为,政策优惠要有针对性,现在的政策还没有细化。

  今年2月初,路江涌去宁波调研。在调研宁波某上市公司时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公司通过不断并购国外一些细分领域中排名靠前的企业,短短12年内市值大概就涨了100倍,但出国洽谈业务的始终都靠两个创始人,极度缺少国际化人才。

  “从宏观上来说,加入本土企业,去开拓海外市场,这也叫创业。”路江涌认为,许多归国留学生仗着有一技之长以及政府、家庭的支持盲目创业,根本没有核心竞争力。他提醒,“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不能为了支持海归创业而支持,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

  “我觉得需要让地方政府官员意识到留学生创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地方的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样政策的落实才更有保障。”国家金融研究院创业金融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主任田轩表示,针对留学生创业,要让地方政府意识到重要性,同时推出相关的激励措施,让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有动力去具体实施,这样效果才会持久。

要闻回顾
精彩图片
精彩视频
友情链接: 中国新闻网 中国侨网 央视网 新华网 凤凰网 凤凰欧洲台 亲情中华春晚 土豆视频网 优酷视频网 雅虎 搜狐 美国侨报 法国欧洲时报 西班牙欧华报 新疆天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