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環侄正整装乘舟返国,但他此行不是回家省亲,乃是为国当兵服务而去。妹初闻此事亦曾竭力劝其勿往,无奈侄儿志已决,是我人力所不能挽回,他终而去……”这封写于1939年的侨批,是福建泉州侨批收藏与研究者黄清海的珍藏。
细细读来,泛黄的侨批字里行间记载着一位华侨子弟归国从军、参与抗战的故事。黄清海2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如今这位热血华侨青年虽已不可考,但这封侨批却真实还原了当时普通华侨的爱国情怀。”
“侨批”就是海外华侨华人寄给国内侨眷的家书和汇款,因闽南方言及潮汕话中都称“信”为“批”,故名“侨批”,又叫“银信”,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等侨乡,现已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作为侨批研究爱好者,黄清海20多年来坚持收藏,拥有的侨批及华侨章、证数量已超过两万件。
“侨批内容丰富,涉及华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父亲嘱咐孩子努力读书、丈夫诉说对妻子的思念、华商计划在家乡捐建小学等,每一封侨批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对于珍藏的每一封侨批,黄海清都乐于解读。
醉心于解读华侨与家族亲友的书信往来的黄清海,目前已经有近20本关于华侨及侨批的著作问世。但对于黄清海来说,那些还原华侨抗战故事的侨批是他的最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黄清海最近从上万封侨批中精心挑选了数十封与抗战相关的实物,举办多场学术讲座和展览,向人们介绍侨批背后海外华侨奋起抗战的历史,“讲述侨批中的抗战故事就是一个深挖侨批的角度。”
“吾国危如壘卵,日本早起野心,欲顺欧洲酣战之时,无暇东顾,起而吞并中国,言之殊堪痛恨”,黄清海拿起一封精心封存的侨批告诉记者,这是“华侨英雄”黄开物的家书,“在他1915年连续两封由菲律宾马尼拉寄给锦宅家乡妻子的侨批中,除了谈家事外,特别谈到他对日本野心吞并中国的痛恨。”
1928年10月菲律宾马尼拉寄晋江南门外溜宅乡的一封侨批,加盖了“奉劝诸君要记得,东洋货色买不得,如果买了东洋货,便是洋奴卖国贼”章。一封1932年5月菲律宾马尼拉寄溜宅乡的侨批,盖了“欲救国亡,抵制仇货;万众一心,坚持到底”章。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黄清海精选出来的侨批抗战实物可见,除了日常问候外,这些银信还提到华侨主动捐赠钱物支持抗日,或关心国内的革命形势,或号召抵制日货,或穿插抗战年代的国内物价水平、教育情况以及国内动态。
“这些都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黄清海表示,20多年前,他撰写泉州涉侨史料,当时并不是很多人知道侨批,就算听说过也不了解其价值;如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希望侨批揭秘的华侨抗战故事,能再次引发各界关注。(廖静)